汉代隶书有怎样的风格特征 对比秦隶区别还是很大的
汉隶,是我国汉代的代表性书法。汉代从公元前二零六年到公元二二零年四百二十六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
因此,两汉是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刘勰《文心雕龙·碑》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
从先秦墨迹看,隶书起笔时用重顿或回锋蓄势,达到起笔圆浑而收笔尖利的效果。而汉隶在笔法上有了更加丰富的变化,有方有圆,出现了“蚕头燕尾”的笔法。
此笔法的本质是波磔笔法,讲究“一波三折”。汉隶增加提顿,笔画开始有粗有细,使节奏感加强;同时,变画为点,变弧为直,变连为断。
篆书的点画只有点、直、弧3种,发展到隶书已经具备了8种基本笔画。另外,汉隶将篆字中许多一笔连绵写成的笔画断开,为后来楷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汉隶开创的笔画书写方式为书法的审美带来了更新、更丰富的可能性。
与秦隶相比,汉隶的体势呈横向开张之势,中宫敛收,主笔横展,既雄放洒脱,又舒展灵动。
汉隶碑刻的章法布置较秦隶变化不大,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纵有行横有列,即“纵横成行”,字的间距略大于行距,行行分明,整体看来更加整齐美观。另一种是纵有行横无列,字距大小不同、参差不齐,整体看来更加灵活自由,书写起来更加便捷。
从字体演变来看,隶体由篆体简约而成,变迂回盘曲为缜密方折,继而转化为楷书,笔法更加丰富多变。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因此了解隶书这种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汉碑的用笔和点画特点。
点击展开全文
发表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说两句吧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