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隶是从什么发展而来的 主要受什么影响
隶书,又称“左书”、“史书”,还有“八分”、“分隶”等称呼,它产生于秦,历经两汉达到成熟,之后两千多年来,生生不息,书体基本保持稳定,直到今天仍然呈现鲜活之貌。
秦始皇时代,由大篆演化而成的小篆,成为官方的通用文字,而在当时,一种比小篆更为简化,书写更为便捷的隶书,也在秦朝流行,但只是作为辅助字体。在庄重场合必须用小篆,而在一些獄讼军书之类的文书中,为方便快捷,往往用隶书。
秦隶是由战国时期秦国使用的俗体发展而来,同时也受其他六国文字的影响,以后出土的战国晚期的大量简牍,可以看出隶书逐步走向成熟的轨迹。
先生的秦隶书法,既有篆书的柔润与谨严,又有楷书的规矩与法度,且具行书的自如与流走,可谓博采众长,融兼诸体,炉火纯青,卓然一大家矣。
秦隶的特点是简练平实而又雄强。先生分析,秦的祖先曾久居西陲,与羌戎杂居,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决定文字的特点和部族的性格具有一致性,平实而雄强,再加上秦隶本身是各级政府,特别是作为中下层各级办事机构的日常用字,所以写得比较简洁草率。
出土的秦隶简牍也向我们昭示这一特点,很少有修饰性笔画,有些字要么起笔粗重,收笔尖细,要么起笔和收笔没有多大变化。先生揭示出的秦隶的这些特点,对整体认识秦文字的风貌和书家创作,都有指导意义。
秦隶的出现,是我国文字史乃至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书体。
我国文字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创了今文字。
在形体上: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即字体结构完全符号化;
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点击展开全文
发表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说两句吧
精彩推荐